赫尔加女士站在一旁,面无表情地看着这混乱的一幕,眼神里透露出一种“我就知道会这样”的了然。
秦朗呆立当场,手里拿着那个小小的矿泉水瓶,第一次感觉它仿佛有千斤重。
他抬头看了看窗外那“严谨”的蓝天,又低头看了看手中这需要进行“哲学思辨”才能决定归宿的垃圾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“好吧,”他认命般地放下瓶子,“看来,在G国搞事......得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学起。”
“严谨”的威力,在他踏上G国土地的第一天,就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,给了他一个下马威。
在经历了与垃圾分类系统的“殊死搏斗”并初步掌握了“酸奶盖的哲学归宿”之后,秦朗和他的团队终于开始了在G国的正式业务探索。
首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调研,拜访潜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,试图将腾飞集团那套带着“野路子”基因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,嫁接到这片以“严谨”、“精密”、“品质至上”闻名的土地上。
然而,现实很快就给满怀“交流热情”的秦朗泼上了一盆温度恰到好处的G国凉水。
他们拜访的第一家公司,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中型机械制造企业。
老板是一位典型的G国工程师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衬衫袖口洁白笔挺,办公室里挂着各种专利证书和行业奖章。
“秦先生,林女士,陈女士,”他用略带口音但清晰的英语说道,握手力度适中,时间精确到秒,
“我看过你们的资料。腾飞集团在南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,你们的某些产品设计......很有想法。”
“有想法”这个词,从他嘴里说出来,总感觉带着点言外之意。
秦朗立刻拿出在国内屡试不爽的热情:
“那是必须的!
我们的理念就是‘不走寻常路,让世界看到我们智造的......酷!’
想象一下,如果把我们的‘自适应学习型流水线优化模块’和贵公司精密的传动系统结合,那简直就是......
工业界的‘冰与火之歌’啊!”
工程师先生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,似乎在处理一个超出他逻辑框架的信息。
“‘冰与火之歌’?你是说乔治·马丁的小说?”
“呃......可以这么理解,就是强强联合,颠覆传统!”
秦朗试图解释。
“我们更倾向于基于数据、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合作。”工程师先生推了推眼镜,
“‘酷’并不是我们衡量合作价值的首要标准。
我们需要看到详细的技术参数、符合标准的认证报告、以及......
至少五年的稳定运行数据。”
接下来的谈话,基本上就在这种“秦朗试图点燃气氛,对方严谨地分析可行性并提出十万个为什么”的模式中进行。
腾飞引以为傲的快速迭代、灵活定制,在对方看来更像是“缺乏标准化”、“不够成熟稳定”的代名词。
而秦朗偶尔蹦出的“系统说这样更有效率”、“感觉这个设计很有灵性”之类的“玄学”解释,更是让工程师先生的眉头越皱越紧。
几次初步接触下来,情况大同小异。
G国制造业的强大底蕴和对“made in G”近乎信仰般的自豪感,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。
腾飞的产品虽然在技术上有亮点,但在品牌认知度、信任度和长期可靠性验证上,几乎是白纸一张。